中国首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中国首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文化部昨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将于本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少林功夫、侗族大歌等200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此向观众全面展示。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等;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下,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举办这次展览就是要充分展现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面貌,集中反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总结近年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并广泛深入宣传我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唤起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守护好民族精神家园,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周和平指出,这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型展览,也是新世纪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重要展览。展览将着重当前,突出重点,坚持整体性和概括性性结合,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相结合,集中展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整个展览由“综合版块”和“地方版块”两大部分组成,分别对我国政府、相关部委、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各省、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就进行宣传和介绍,使参观者能通过展览,系统了解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情况。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介绍,中国56个民族几千年来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优秀文化都将在展览中得到一个尽可能的展示,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少林功夫、侗族大歌等2000多项精选的文化遗产将图文并茂的出现在世人眼前。展览将通过文字、图片、影视和多媒体等手段对我国非物质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和描述,同时还将利用动静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展览的互动性。

  据悉,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将盛装登场,如唐宋古琴、大型云锦织机、高山族木雕、江永女书、水族水书、贝叶经等,每一件都可令观众瞩目。观众还可在现场看见《二泉映月》原声采录设备及亲听“瞎子阿炳”1956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原声。同时,许多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将为观众现场表演制瓷、染织、刺绣、泥塑、剪纸、提线木偶等项目。

  展览采取集体组织免费参观和零散观众低票价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向大众开放。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一律免费参观。其他零散观众,只需掏5元门票钱。展览将从本月12日持续到3月16日结束。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相信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倍珍视这片无比珍贵的精神家园,让这些美好的传统记忆长驻更多人的心田,从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豪心,同时也会提示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文化保护,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发的承担起守卫我们精神家园的责任。

 本次展览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承办。